今日北京

  • 近年来,北京加大老城区改造力度,创新改造方式。2017年,北京市明确老城不能再拆,通过腾退、恢复性修建,做到应保尽保。2022年底,全市已完成3286条背街小巷精细化整治提升。

    老胡同重生 传统现代融合共存

  •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记忆,年代记忆传承不息。在老一辈北京人的记忆中,首钢是热火朝天的“十里钢城”,郎家园6号院是北京工业版图中最重要的一部分,隆福寺代表着老北京的繁华与市井烟火。

    老地标更新 包容滋养“文创之城”

  • 北京,全国书店最多的城市,拥有超过2100家实体书店,还有6000多家大大小小的公共图书馆。你可以在很多地方找到书的痕迹,街侧、商场、校园、社区,以及得以活化利用的文物建筑。

    书香浸古建 激活城市文化记忆

  • 北京中轴线汇集了13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国家纪念性建筑、礼仪建筑和标志性建筑,是中华文明的独特见证。

    壮美中轴线“古都之脊”绽放新韵

  • 目前,北京依托中轴线遗产、大运河文化带、长城文化带、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等,已经形成博物馆群落。在多个部门齐心努力下,北京这座城市,正在逐渐变成一座博物馆之城。

    博物馆之城 让金名片更加闪耀

  • 更多>>
更多>>

品鉴赏学

古都风韵

  • 中关村园区所在的区域:北倚海淀路,西邻苏州街,东接中关村大街,南临海淀南路,曾经是一座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古镇:海淀镇。不妨将时钟回拨,追溯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。

    海淀古镇 沧桑七百余载

  • 知乐鱼庄最初的东家姓姚,民国初年,他将金鱼池西半部的百余亩水面买下,集中经营。几年后,段祺瑞亲信、曾任民国交通总长的曾毓隽出万金,从姚姓手中购得鱼庄,雇人经营,几年后才改称“知乐鱼庄”。“知乐”之名,取自《庄子·秋水》篇,寓意鱼乐人亦乐。

    知乐鱼庄

  • 在西城区达智桥胡同游走时,看到正在修缮中的杨椒山祠(松筠庵)。这里曾是人们祭祀和怀念杨椒山的地方,镶嵌在墙体上的标识碑显示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。

    松筠庵的前世今生

  • 更多>>
  • 鼓楼坐落在北京中轴线的北端,始建于元代至元九年(1272年),原名齐政楼。据侯仁之先生主编的《北京历史地图集·政区城市卷》记载,元代,“城内商业区主要有三处,积水潭北岸斜街至鼓楼、钟楼一带,为全市最繁华的商业区”;明代,“全城商业区的分布,内城仍在鼓楼和西四牌楼附近。”

    地安门外怀古抚今

  • 九道湾区域就在北新桥路口的东南,其周边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,在明代这里还曾是一处重要的粮仓,被称为“新太仓”。近四十年前,九道湾被搬上过屏幕,成为北京胡同的“代言人”

    九道湾的粮仓记忆

图说北京

更多>>
  • 地形

  • 气候

  • 社会保障

  • 农业

  • 工业

  • 基础设施

  • 就业

  • 旅游资源

  • 房地产

  • 居民收入

  • 金融保险

  • 人口统计

  • 财政收入

  • 民族分布

  • 资源和环境

  • 面积